比特小鹿 (BitDeer) 初體驗
之前做的兩單比特小鹿 (BitDeer) 有結果了!都是賺錢的,而且天期短,只熬了 30 天就結算了,輕鬆愜意。雖然現在已經沒有這種 30 天期的超短合約了,最少是 60 天起跳,風險隨之增加不少,但是對比其他雲礦都是以年為單位,比特小鹿還真是值得來玩一玩。
你看我的第一單,訂單編號 O18121969250029 這一單,是個 30 天期的 30 TH/s 算力 BTC 合約,在 2018-12-19 開挖,然後在 2019-01-18 結束,當初我投入了 0.03684490 BTC,最後結算是挖到了 0.03978515 BTC。所以是在一個月間投資報酬率高達 (0.03978515-0.03684490)/0.03684490 = 8%,你說是不是很令人驚艷。
第二筆單也不錯,訂單編號 O18122069250021 這筆,是個 30 天期的 10 TH/s 算力 BTC 合約,在 2018-12-20 開挖,然後在 2019-01-19 結束,當初我投入了 0.01215973 BTC,最後結算是挖到了 0.01335532 BTC。所以是在一個月間投資報酬率竟高達 (0.01335532-0.01215973)/0.01215973 = 9.8%,你說說看這牛不牛逼。
那現在還可不可以買?我自己加總還有 90 TH/s 算力在上面跑,如果我還有閒置的比特幣,只要價格合適,我會伺機投入的。事實上,我現在每天早晚都會來看看比特小鹿的價格表,它幾乎每隔一兩天價格就會機動調整一下。有時候價格下來了,再稍稍預估一下未來的挖礦難度變化,很容易就可以知道該不該買了。
比如說,很碰巧的,兩個小時以後,又到了 14 天一次的挖礦難度調整時間,這次看來難度會是有 1.6% 的降幅,那表示未來 14 天的每 T 收益會是有 1.6% 的增幅,也就是每 T 每天會有 0.00004274 * 1.016 = 0.00004342384 BTC 的收益。如此一來,60 天的合約週期裡面,就已經有 14 天是可以完全精準的預估收益了,那剩餘的 46 天,只要再稍稍做個合理假設,這合約能不能買,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至於詳細要怎麼假設怎麼算,那我就留給想賺錢的各位自己去算了,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最後總還是要盈虧自負的。我能再幫忙的,最多就是再提供我那還沒結案的 90 TH/s 算力合約的一週收益情況,這能給各位一個更精準的收益估算基準。
祝好運!
潮州計畫定期報告 - 第 285 日
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正在緩步回升當中,沒有意外的話,之前的三千二百鎂應該就是長期大底了,接下來就是讓時間來洗淨傷口,最遲在後年夏天比特幣產量減半之前,我們就可以看到下一個大波段了。到時候要看到幾萬鎂或是幾十萬鎂都是有機會的,要記得,比特幣這東西,只會越來越稀少,一定要多少持有一點,做為資產配置的一部份。
如果你還不清楚這是個甚麼計畫,整個潮州計畫其實就是在 Genesis 上購買 BTC 永久挖礦合約,並設定收益自動轉換為 BTC,期滿後預期挖到的 BTC 總數量會比當初投入購買算力的 BTC 數量多,好過於當初直接囤幣,這樣,這個計畫就算是成功了。
我會在每次收到款項後做出定期報告。這個定期報告的背後,其實就是有個「潮州計畫執行成果」試算表,我也開放給各位隨時可以去查看參考,至於如果想要一整串完整的照順序查看潮州計畫的定期報告,可以點選這個「潮州計畫」標籤連結去查看。
我的 2018 年加密貨幣投資績效
2018 年轉眼間就要結束了,現在這個時間非常適合來對這一年做個總結,尤其是早上看到工商時報的這篇「比特幣 1年崩跌83%」,我就非常好奇這一年來我在加密貨幣投資這一塊到底情況有多慘?該不會比 83% 還多吧?
一開始我決定先從這一年來我到底投入了多少資金這個方向來清查。但是後來我覺得年度這個概念,反而不如來看看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真正開始在玩比特幣的這一年半期間,對我來說還比較有意義。所以,以下就是這一年半來我透過幣寶將新台幣轉乘比特幣的清單。
總共是新台幣 405,171 元,不知不覺中,竟然投了這麼多錢進來... 另外,我還有兩筆刷卡購買的挖礦合約,其中一筆是刷了 1,639.3 鎂去投入「潮州計畫」,追查信用卡帳單後,確認是花了新台幣 49,834 元。
另一筆則是刷了新台幣 57,121 元去投入「恆春計畫」。你可以看到這兩個計畫都還在執行中,比如說下圖的恆春計畫就還有 499 天的獲利可以回收,然後潮州計畫更不錯,它是個永久合約,沒有結束日期。所以,刷卡的部分,我總共是刷了 49,834 + 57,121 = 新台幣 106,955 元。
最後,我在去年八月多的時候,還有用當初 2013 年留下來的 0.1 顆比特幣買了 HashFlare 的一年期 SHA-256 合約,這筆沒有命名計畫名稱,不過也結束了,詳細的數字是 0.09881760 BTC,就姑且折算為新台幣 12,000 元吧。
於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總共投入加密貨幣市場的金額是 40,5,171 + 106,955 + 12,000 = 新台幣 524,126 元!
當初就有認知加密貨幣投資是高風險項目,所以在持續投入的時候其實都相當的節制,老實講 52 萬其實只佔我總資產很小的比例,但是現在事後來看,仍然會希望自己不要來淌這渾水,至少等它殺下來一大段再慢慢投入... 不過這都事後諸葛了,基本上沒有人算得出來啦,如果你對比特幣還懷抱著期望,你其實只能在這個下跌的過程中,不斷的攤平,用盡你的彈藥,不斷的攤平,或許是在還沒到你的容忍值之前,不斷的攤平。
而我,大概是年紀有了的緣故,那個容忍度其實也很低,在比特幣跌破六千鎂平台的時候,我已經告訴自己不要再投入資金了,不管日後再跌到多物美價廉,我就是只能靠手上現有的成果來操作求勝了。
接下來,我們可以來看看我花了這 52 萬到底得到了些什麼?首先,最大的一筆就是 KuCoin 交易所的 5,240 枚平台幣,價值 3,120 鎂,概略是新台幣 95,160 元。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相當看好這種交易所分潤的模式,所以我的投資主力就全押在 KCS 上了。
另外,那兩份挖礦合約也還有殘值可以回收,潮州計畫大概可以有 612 鎂,恆春計畫最少也有 441 鎂,所以兩個計畫還價值 (612 + 441) * 30.5 = 新台幣 32,116 元。
最後,我今天正式投入了 BitDeer,所以又有啟動了一個新的計畫:萬丹計畫,這個計畫也投了大概新台幣 6,000 元左右,這個故事就留待下一篇文章來說吧。
所以,我的加密貨幣總資產加起來是價值 95,160 + 32,116 + 6,000 = 新台幣 133,276 元!
這樣投資績效算出來是 (524,126 - 133,276) / 524,126 = 75%,虧損 75%!
真慘。
我只能小小聲的說。
2019
加油。
訂閱:
文章 (Atom)